按照原定计划,北京的“一户一表”工程到现在至少也应有几十万IC卡电表装入市民家中。但是,事实上这种卡式电表到去年底仅仅装了不足一万台。作为北京基础设施改造的一个重要部分,这项工程的速度为什么放慢?
据经济日报报道,业内人士认为,现有IC卡电表自身存在重大隐患,技术标准不统一,生产能力不足等因素,这是北京“一户一表”工程速度放慢的主要原因。
卡式电表是从投币式发展而来,经历了投币式、磁卡式、IC卡几个发展阶段。80年代初,我国东北地区曾使用过投币式电度表,随后出现了许多问题,如无法适应电价变动,投币容易被仿造等。有意思的是,不少人投掷冰块当币使用,电量记录下来了,但是钱却没有收回来。之后是磁卡式电表,因为磁卡有失磁的缺点,后来也被淘汰。
北京供电局1998年12月8日曾召开过“IC卡电能表安全与否”为主题的研讨会,来自北京市经委科技处、质量处和供电局的主要领导一起听取了著名发明家邢伟华的发言。邢伟华是一位自动控制领域的专家,也是目前北京采用IC卡电表方案的少数反对者之一,他指出:在北京市实施居民住宅配电设施改造工程中,现有的接触式IC卡电表存在严重技术隐患,不能应用于预收费控制领域。这里所说的“技术隐患”,是由于IC卡电表插卡口的存在和向用户开放所造成的,用户在完全脱离监视的环境下,可以采用诸多方法操作卡口,在对电表不做任何破坏的情况下,达到不用缴费即可长期用电的目的。在现场,邢伟华从北京正在安装的IC卡电表中任选一块,把IC卡卡口内插入一个导线板,用极其简单的方法就使IC卡控制器瘫痪,失去了核减数据的作用。这一操作演示使多数在场的人感到非常震惊。
技术标准不统一也是IC卡电表不能大规模推广的一个因素。
据专家介绍,目前不仅在供电部门,而且供水、供气、有线电视等部门也有意采用预付费技术,但究竟采用何种技术应慎重对待。据悉,国家有关部门就IC卡电表能否应用于预付费领域将展开严谨细致的论证。